这是彪炳史册、举世瞩目的中国减贫奇迹!“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我们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必须践行的历史使命、扛起的国企担当!贵州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贵阳市农投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在这场输不起也不能输的脱贫攻坚战里奋勇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发挥集团农业全产业链优势,率领旗下企业带着团队、带着资金、带着项目、带着技术、带着服务,扎根苗岭深处、乌蒙山麓、麻瑶腹地,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产销对接等方面不断发力,为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做出贵阳农投贡献。在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贵阳市农投集团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这是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新时代的使命责任!“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对贵州寄予新的殷切希望。“当好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排头兵。”这是省委、省政府对贵阳的指示要求,也是贵阳市委、市政府的信心决心。作为国有农业企业,贵阳市农投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新起点、新任务和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旦夕的精神,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做强做优做大农业产业,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续写新的精彩篇章。
开展产业扶贫
全力写好脱贫攻坚“农投答卷”
盛夏六月,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各种蔬菜瓜果长势喜人,每天为贵阳“菜篮子”供应各类蔬菜;位于望谟县的100万羽标准化蛋鸡养殖基地内,生产热火朝天,每天可产蛋90多万枚;位于罗甸县逢亭镇纳上村的生猪保供基地里,肥硕的生猪给这个曾经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带来发展新希望……
这些基地,是贵阳市农投集团扎根贵阳及全省的极贫地区,帮扶当地建设的产业扶贫项目。
从江菌菇庭院种植模式
“脱贫攻坚是我们作为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践行‘服务城市、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历史使命的重要作为。”贵阳市农投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祖泽说。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振兴乡村的长远之计。产业,正是贵阳市农投集团的强项。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贵阳市农投集团形成了乳业、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粮食储备经营、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流通及农村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在投身脱贫攻坚战场中,贵阳市农投集团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按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营、协同化推进的新路,瞄准“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充分调研,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优势特点,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突出、规模大、标准高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为促进产业项目基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贵阳市农投集团由集团领导牵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蔬菜、食用菌和畜禽水产养殖产业项目指挥部,集团主要领导定期深入“9+3”各贫困县产业基地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对长顺、望谟、罗甸、印江、镇宁、紫云、水城和纳雍8个县分别成立结对帮扶工作组。整合集团力量,派驻40个工作组、驻点87个基地,在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派驻生产突击队,加强现场运营管理。
罗甸蛋鸡养殖场
在高海拔的威宁县建成喜凉蔬菜基地,在望谟县乐旺镇引入乐旺河上游河水建成陆基生态渔业养殖基地……从2016年以来,贵阳市农投集团在威宁、紫云、望谟等地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87个,全产业覆盖37个县(市、区),涉及蔬菜、食用菌、生态渔业、生猪、蛋鸡等产业。
“在实施产业项目过程中,我们坚持将完善的基础配套、高效的生产设施和先进的生产理念、技术相结合,让贵州的好山、好水、好土地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农产品。”贵阳市农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韩远勤说。
好产品种得出,更要卖得出、卖出好价钱。贵阳市农投集团以贵阳大市场带动全省大扶贫和为贵阳市场保供为抓手,充分发挥自身生产基地、一级批发市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冷链物流、零售终端农商一体全产业链优势,围绕省内市场、东部市场、黔货出山进军营三大市场,强化产销精准衔接。
贵阳农产品物流园
其中,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为全省88个县(市、区)设立了2.2万平方米的“贵州扶贫农产品销售专区”,来自全省的基地、合作社达500余家,通过实施“免进场费、免租金、免保证金”等系列优惠政策,累计补贴金额2000余万元、让利达1390余万元,有效降低本省农产品批发销售成本,确保农民有增收、市民得实惠。
贵阳市农投集团通过创建“山地贵爽”蔬菜品牌,实施“双百工程”,加强自有品牌线上线下推介,进一步助推贵州农特产品“黔货出山、风行天下”。累计销售贵州特色农产品达47.2万吨,销售金额达32.6亿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产业、项目,贵阳市农投集团还将技术、知识带到贫困县,邀请高校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土专家”“田秀才”等,深入基地实施现场教学、田间指导、传授经验。
“我们始终把保障农户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与产业发展同步受益,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一起创造和分享收益。”贵阳市农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太君说。
贵阳市农投集团积极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组织模式,总结探索创新建立了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六红带动”利益联接机制,把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承包权、务工、经营增收、反租倒包及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分红实实在在落到实处。
2020年兑现分红资金近7亿元,近年来助力全省18个贫困县“摘帽”、330个贫困村出列、22485户8038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书写了脱贫攻坚“农投答卷”,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构建惠民体系
装满“小菜篮”保障“大民生”
威宁大白菜、黔西小白菜、紫云卷心菜、惠水木耳菜、平坝莴笋尖……6月24日记者来到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一进门便是生鲜区,来自全省各地的蔬菜眼花缭乱、供应充足。
“我最关心蔬菜的新鲜、安全、价格,在这里买我放心,而且价格比外面便宜多了,还能为贫困地区作贡献。”正在选购蔬菜观山湖区美的小区居民陶海燕说,从2018年阳关店开业以来,凭着物美价廉的优点,这里便成为她日常买菜的首选。
市民在惠民生鲜超市买菜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为解决“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从2015年以来,贵阳市农投集团采取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公益性与市场化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进“菜篮子”惠民工程建设,与合力超市、星力超市、地利生鲜、北京华联等24家企业合作,在全市建成154个惠民生鲜超市,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
为满足群众生鲜商品“一站购”的需求,所有惠民生鲜超市都按照统一生鲜经营业态、门头招牌、服务承诺、价格公示牌、农残兽残快速检测室、扶贫销售专区、管理制度等“七统一”要求标准化、规范化打造,所有惠民生鲜超市的生鲜面积占比都不低于60%,蔬菜、肉蛋、水产等40个单品的价格低于农贸市场15%——30%,还设有“一元蔬菜专区”,专区的菜品价格都不高于1元钱。
坚持“保本微利”经营原则,正是“惠民”的关键所在,而能真正做到“让利于民”,主要得益于贵阳市农投集团构建起“基地—市场—终端”的公益性农产品流通体系。
建设基地保供应。依托布局全省的52万亩蔬菜基地及生猪、蛋鸡和水产等基地,平衡了生鲜产品供应结构,提高了生鲜产品自给率。
完善渠道保畅通。建成占地866亩、全省最大的公益性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综合运用储备调节、区域调剂、加工贮藏和冷链物流等手段,通过出租、共享冷库、中央厨房、供配仓等合作方式,大力开展商超体系合作,加强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直采直供,将原有流通领域7个环节减少为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惠民生鲜超市3个环节,全面提升流通效率,切实降低流通成本。
实现平衡保微利。以十年为一轮合作期,对惠民生鲜超市予以门店租金补贴、租金补贴逐年退坡等优惠政策。除超市60%面积销售生鲜产品外,其余经营面积合作企业可按市场需求自主确定经营业态以平衡整体利益。
据估算,2016年至今,全市惠民生鲜超市累计向市民让利(对标农贸市场)约9.67亿元。
买菜更近、价格更便宜、购物环境更好、食品安全更有保障,惠民生鲜超市让市民买菜实现了从“买得到”到“买得好”、从买商品到买体验转变,也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数据显示,近3年来,贵阳市“菜篮子”惠民工程市民知晓率和满意度连续提升,惠民生鲜超市28种鲜菜价格均低于周边农贸市场,与周边城市的33种“菜篮子”食品价格对比,80%的价格排于中后位,市民满意率达97.93%。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为保障市民“菜篮子”做出了重要贡献。
架好连接农民和市民的“桥梁”,发挥大市场带动作用,小小惠民超市不仅保障了“大民生”,也撬动了“大扶贫”。
惠民生鲜超市扶贫销售专区
全市惠民生鲜超市的每个门店都设立了“贵州绿色农产品产业扶贫销售专区”“消费扶贫专区”和精准扶贫专柜,扶贫专区总面积达1.54万平方米,专门销售贵州本地特别是“9+3”区(县)的农产品。从2016年以来,全市惠民生鲜超市累计采购本省农副产品约12万吨,采购金额约14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全省12万余人增收致富。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市民,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到了实惠,市民满意了,农民也高兴。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来到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考察调研,指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的运营模式很有特色,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企业联合,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市民,坚持保本微利经营,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实惠,体现了合力惠民,这种模式和经营理念值得推广。”
“到今年底我们将新建成惠民生鲜超市16个,到2023年底贵阳贵安惠民生鲜超市总量达200个以上,街道社区动态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多方式、多途径利民、便民、惠民。”贵阳市农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德泽说。
守初心担使命
矢志乡村振兴开新局出新绩
跨越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时间节点,进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指示贵州要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为贵州当前和今后发展提供了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
“要当好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排头兵”“要率先行动,当好乡村建设的示范者、领头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对省会贵阳寄予厚望、提出明确要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当好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排头兵。”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为贵阳贵安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发出了动员令。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就是我们奋斗方向,党委和政府的指示要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在奋斗中砥砺初心,在发展中担当使命。”王祖泽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为工作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苦干实干、开拓创新,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与时俱进瞄准扩大内需、流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民生保障等方面,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
强化科技支撑。成立贵阳现代农业研究院,采取现有科研力量与柔性引进省内大专院校农业科研人才相结合的方式,搭建“1+N”科研平台(“1”即成立农业产业化种源研究平台,“N”即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农业科学技术咨询中心、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山地农机研发中心、农业产业数据中心),建立成熟完善的产、学、研机制,着力为全市乃至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支撑。
完善产业体系。以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围绕主导产业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加大在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方面基础配套设施、产地集散中心、产品分拣包装、品牌打造等建设力度,加强在农产品精深加工、育种繁种、品种研发、农业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培养。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确保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良性互动和行稳致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十四五”新征程已经开启,贵阳市农投集团将继续铆足牛劲牛力加油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聚集产业提质升级,坚持科技创新引领,立足贵阳,着眼全省,面向全国,不断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出新绩做出新的农投贡献,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