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①】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发布时间:2021-07-14 来源: 字体大小:  -  - 

榜样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场上,他们尽锐出战、攻坚克难,用产业扶贫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打赢疫情阻击战中,他们冲锋在前,保障市场“菜篮子”“果盘子”产品供给,解决特殊时期民生物资需求;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奋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他们将继续用平凡和奋斗书写壮丽篇章,用奉献和担当擦亮党员身份。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即日起,将开设【榜样的力量】专栏,聚焦各级、各领域荣获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讲述他们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鼓励、号召大家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汲取榜样力量,让榜样的精神深深扎根,激励集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在新的征程上奋勇争先,为奋力谱写农投集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以下简称贵阳市农投集团党委)成立于2019年1月,集团党委下属企业党委9个,党支部34个,现有党员578名。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专业性国有企业,贵阳市农投集团党委坚持以“服务城市、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使命,时时刻刻牢记“农投”姓“农”姓“党”,把抓好城市“菜篮子”工程、助力全省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在抗击新冠疫情、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等工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可学习、可复制、可借鉴的“贵州范本”。2021年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阳市农投集团旗下惠民生鲜超市时指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的运营模式很有特色,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企业联合,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市民,坚持保本微利经营,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到实惠,体现了合力惠民,这种模式和经营理念值得推广”。


1417120861964083202.jpg


一、强化班子政治引领,自觉扛起脱贫使命


自成立以来,贵阳市农投集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强化班子政治建设,以省会城市龙头企业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政治担当、坚定的政治站位,团结带领集团上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为确保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圆满胜利,按照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全面推动实施‘六大帮扶工程’,全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3+9’省内结对帮扶格局”相关工作要求,贵阳市农投集团党委紧盯产业帮扶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引领作用,全面推广党组织领导下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协调全市龙头企业、平台公司累计投入资金63.91亿元,在全省37个县(市、区)采取自建自营、合作共建、订单拉动等方式实施扶贫产业项目86个,带动全省21个县、181个乡镇、1204个行政村、81400余户281560余人实现脱贫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485户、80385人。因脱贫攻坚成效突出,贵阳市农投集团先后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


二、强化组织体系建设,筑牢一线战斗堡垒

作为省会城市龙头企业,在主动服务带动全省其他市(州)、县(市、区)脱贫攻坚过程中,贵阳市农投集团党委始终把高质量党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在产业扶贫一线建立一个个临时党支部,坚持项目发展推进到哪里、组织体系就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就跟进到哪里。面对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2019年以来,集团党委在全省设立的9个项目临时党支部团结带领广大党员、项目地群众冲在前、干在先,倒排工期、日夜奋战,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攻坚战。在贵州省威宁县西凉山,被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为“高原特战队”的集团帮扶项目临时党支部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党员骨干和当地群众同时间赛跑、与环境战斗,在荒芜贫瘠的土地上用短短3个月的时间,建设起5万多亩蔬菜基地,通过引水种菜,让沙漠般的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菜园,书写了西凉山减贫奇迹,当地12231户、57658人在蔬菜产业带动下,告别了看天吃饭的日子、走上了脱贫增收之路。


三、强化党员作用发挥,带领群众攻坚克难

堡垒无言,凝聚起强大力量;旗帜无声,激发着昂扬斗志。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全体党员干部在集团党委坚强领导下,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凝心聚力、披坚执锐、攻坚克难,用“农投人”的坚韧谱写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集团员工周伟,是一名拥有16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拥有16年军龄的退伍武警战士,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与满怀担忧的妻儿一别就是整整40天,主动请缨前往整个贵州省疫情防控最危险的前沿阵地——贵州省将军山医院,担负起统筹安排医务人员、公安干警、项目施工队等全体抗疫人员和患者餐饮保障的使命,为整个院区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谭必光是农投集团旗下公司贵阳三联乳业的一名老党员,2016年他受命前往息烽县九庄镇三合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18年第一轮帮扶结束后,他再次主动申请转战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红寨村……5年多的时间里,他始终把“家”安在帮扶地,与村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利用身边资源帮助农户拓展生猪养殖产业,实现产业增收,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猪头书记”。


强化为民服务宗旨,全力做好民生保障

民生改善和保障效果好不好,群众“获得感”是最好的试金石。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获得感”,贵阳市农投集团党委聚焦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政府与企业双向发力、公益与市场相互促进、生产与销售有效衔接”的方式,从“产、供、销”三端精准发力,全力打好民生改善和保障“组合拳”。贵阳市地处云贵高原腹地,山地多、耕地少,蔬菜种植碎片化、菜品自给率低、流通环节过多,加之蔬菜保供存在季节性缺口、供应结构不平衡,使得“买菜难、买菜贵”成为困扰贵阳市多年的一大民生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贵阳市主要“菜篮子”商品价格总体比周边5个省会城市高20%左右,蔬菜零售环节加价率平均要高27.6%。针对这一现状,贵阳市农投集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统筹各方力量、协调各类资源,通过在贵阳市域内和市域外建设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优化农产品供应结构、分区域建设“惠民生鲜超市”等举措,大力实施“菜篮子”民生工程,全力解决“买菜难、买菜贵”这一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集团党委的不懈努力下,2020年贵阳市全市共建成154个惠民生鲜超市,覆盖全市89个行政社区,覆盖率达93.7%,受惠群众400余万人;建成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5万亩,全市蔬菜保供自给率从之前的45%提高到75%,市民买菜“不再难”。另据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对比周边5个省会城市,2020年贵阳惠民生鲜超市95%的鲜菜价格排于中后位,菜价实现与周边省会城市基本持平并略有优势,市民对“菜篮子”工程建设满意率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