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建立长效帮扶机制 解决销售后顾之忧——贵阳市农投集团纪委帮助清镇市谊园种养殖场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

发布时间:2021-04-15 来源: 字体大小:  -  - 

近日,位于清镇市新店镇东风湖村的谊园种养殖场残疾人扶贫基地又购进了一批3000只鸡苗,现在基地已经有将近2万只鸡苗了,养殖规模比去年大了将近3倍。

“今年有贵阳市农投集团帮助我们解决销售问题,我们才敢养这么多鸡。”基地负责人张洪萍说,有了贵阳市农投集团解决后顾之忧,基地才有了持续发展的底气。

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增收致富,张洪萍牵头10余名残疾人创建了谊园种养殖基地。该基地占地10余亩,可年出栏上万羽散养土鸡,去年9月被市残联命名为谊园种养殖场残疾人扶贫基地。去年首批养殖了5000多只鸡,但受市场行情、销售渠道的影响,基地一千余只到期出栏鸡遇到了滞销困境。

“1月份就可以出栏了,但是到3月份都卖不掉,每个月要亏2000多元,大家都着急死了。”不断投入的饲养成本让这一群虽身残志坚但生活困难的“养鸡人”愁苦了脸。

1384061603531485186.jpg

今年3月初,贵阳市农投集团纪委在获悉谊园种养殖场残疾人扶贫基地出栏鸡滞销的信息后,立即安排纪检干部到现场实地了解确切情况,随即安排集团旗下负责流通终端的市惠民公司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组解决滞销问题。

专项工作组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时下禽类市场容量及销售等情况,与基地负责人深入沟通后,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损失、提升养殖收益,切实解决滞销问题,在市农投集团及旗下各单位发起了员工内部“爱心团购”行动,积极安排宰杀档期,并免费为滞销鸡提供宰杀、包装、冷链配送等服务。短短7天时间,基地一千余只出栏鸡滞销问题便得到解决。当基地的员工们拿到3万多元售鸡款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是基地发展的短板弱项,我们有渠道、有平台正好可以帮助基地实现可持续经营。”市农投集团纪委委员廖泽川说。

1384061662616645633.jpg

在市农投集团纪委的关爱下,市惠民公司协调民生溯源公司禽蛋中心与谊园种养殖场残疾人扶贫基地建立起帮扶联结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信息联动机制,禽蛋中心及时为基地提供市场信息,基地可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养殖规模;禽蛋中心为基地提供出栏鸡的批发、物流、宰杀等便利,在市场内为基地开辟一个销售档口,减免部分场地使用费,以代销或者直销的模式运营。

“真的很感谢贵阳市农投集团的帮助,解决了销售问题,我们便没有后顾之忧,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了。”张洪萍开心地说。